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
明军的军马保有量一路飙升,至光烈十三年,经过五年发展,已经从光烈八年的五万匹上下,增加到近十四万匹(不含驮马、挽马)。
当然,这倒不是说明军有十四万骑兵,毕竟如御前骑军和西北边军马营之类,这种精锐骑兵,一般都是一人双马。
具体来说,骑兵总数应该是在八万到九万之间
但至少,哪怕是云南都督府这种南方边军,居然也编有三个马营,超过三千六百骑。
要知道,如果说云南边军只是骑兵比较少,那么缅甸军,就更少了。
当然,倒不是说缅甸就没有马
其实还是有的,主要是通过印度那边过来的马种
而且此时缅甸各地区部落施行的是兵农合一的阿赫木旦制度,类似于满清的八旗牛录,将各个聚落村庄,按照征兵的职能,分为步兵村、骑兵村、战象村、水军村,清代以后,缅甸还有了“洋枪村、洋炮村”。
每当有战事,便按照各自职能征募军队,参加战斗
不得不提,古代缅甸,在东南亚一带,依凭这一制度,还是相当能打的。
不过那是后来事情了
这个时候,阿赫穆旦制度还比较原始,兵种上,基本也就是单纯的步卒和战象,骑兵少之又少。
当然,缅甸人对于战象有一种莫名的迷信,这次莽白就带了六百多头战象
分成了五个战象队,每队一百多头战象,每头战象上,一般会站立五六名弓手,居高临下射击。
但战象更多的作用还是心理威慑,以及冲散对方的阵型
也的确如此,几百个一两丈高的庞然大物站在眼前,谁心里不胆颤?
虽说大象其实本质上是个胆子很小的动物,用在战场上,杀伤力相当可疑,而且这些大象一旦受惊,可是不管你友军、敌军的。
历史上,象兵发挥正面效果的战例其实不多,负面效果的倒是不少
当然,也不乏出奇制胜的,比如历史上的李定国,对付清军时就用过象兵。
所以,当看到明军整齐的军阵后
莽白的第一反应,就是招呼自己的象兵部队,打算利用象兵直接冲散明军的队列。
此时距离北伐胜利已经过去了五年,伴随着大量老兵退役
军中充斥着大量缺乏战争经验的新兵
故而,当那数百头高耸的战象,扬起遮天蔽日的烟尘,朝着礼社江南岸的明军阵地涌来时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开局一座旅馆:我躺赢了 三个好汉一个帮(古言 NPH) 谋杀现场3 渣攻导演,在线崩书 红楼花下客 魂帝 谁说我要回头 豪门后爸摆烂后爆红了 重生后我被叔宠坏了 改写团灭漫画的结局 和反派绑定相爱系统 隐秘死角 被主角们觊觎了 齿痕(骨科) 掌控球权 南渡龙蛇录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穿成游戏最惨大魔头 偏偏宠爱 小姐的恶犬(GBG NP 恶女万人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