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看偌大一个西城项目,投入无数,这开业第一天的营业税看似只有三百七十二两余,数字看上去并不算多。
可如果按照三百两来算,一个月就是九千两的营业税。
一整年超过十万两的营业税。
而大明在洪武新政之前,朝廷直接征收到的商税又有多少?
朱允熥细细的回忆了一下。
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前,大明的直接商税,不过才十五万两左右。
当然,这是去掉了钞关税、番舶抽分、房地契税、竹木抽分、矿银、渔课等以外的直接商税。
可怜的有明一朝。
工商业已经超常发展,却只能征收不过十多万两的直接商业税。
而现在,仅仅是一个西城项目,一年就能有十万两左右的商业营业税的收入。
这如何能算少的?
在过去,应天府一年的田赋折银计算,也不过是三十余万两左右。
现在,一个西城项目就能有过去应天府一年田赋三分之一的份额。
自然是容不得邹学玉、虞大廉等人不激动了。
朱允熥想了想,方才继续说道:“西城项目是个标杆,接下来就是完成全部工程项目,严格控制西城项目的质量,确保在商品货物上严苛把关,钱钞过往监督到位。
若是此法可行,往后就能以大明商号为主体,在诸如苏州府、杭州府、凤阳府之类的大城,照办西城项目的经验。”
这就是一个大明官办商业综合体的构想。
最直接的目的,其实也并不是为了征收那些营业税,而是以这些商业综合体,带动地方资源的集中,带动地方百姓富裕起来。
朝廷不可能让所有人的钱袋子里,装着一样多的银子。
但至少能在保证持续严苛管理朝堂命官和地方士绅豪族商贾之后,确保能让尽可能多的百姓渐渐的富裕起来。
这才是应天城西城项目建设之初的目的。
现在,很显然已经是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。
今天一天,项目上消费营业税就有三百七十二两之多。
背后,是数额更大的消费。
而这些被百姓们花出去的钱,又会通过各种渠道,转移到那些为西城项目提供各种资源的百姓手上。
诸如为西城项目提供家禽、菜蔬的应天百姓,为成衣城提供布料的官办、民办纺织厂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这万人嫌我不当了 不是谋杀的谋杀 系统强迫我花钱 纨绔世子妃 炮灰有了盛世美颜后[快穿] 惊时雨(1v2,小妈文学) 你大哥真棒[穿书] 偏执受重生后想开了 暗恋从黑夜中窥见光明 重生2010:我加点做大佬 我拍戏不在乎票房 偏爱这场梦 没有人比我更会发癫 公主病 炮灰假少爷在娱乐圈养动物爆火 和塌房顶流结婚的日常 假替身在大佬身边混吃混喝 降雨明天结束 角色扮演:让你扮演没让你创飞所有人 若草物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