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朱佑樘派工部侍郎徐贯前往苏松地区,治理河道。徐贯有丰富的水利经验,他调集了二十万民夫,对附近135道河流进行了疏浚和加固。】
【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,以往水患频发的江南大地,从此水灾顿渐,在之后的二百多年里,几乎都是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!】
【弘治朝自然灾害很多,但因为社会较为稳定,除了河套、哈密等地区与少数民族有小规模军事冲突外,全国主要地区都没有大的动乱。】
【从弘治二年(1489年)至弘治五年(1492年),以治黄为主,兼及苏、松水利,先后动用民工近六十万人,历时六七年,却没有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。】
【盖因为,弘治君臣以工代赈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灾区人口的失业与救济问题。因此,如此大的工程带来的却是人口增加与经济更加繁荣的局面。】
【这在古代社会,堪称奇迹!】
隋文帝杨坚:“都学着点!”
汉文帝刘恒:“只要朝廷不找麻烦,百姓自己就能生活的很好。”
朱元璋:“还要管住官员在其中上下其手。”
朱标:“难得的是这一朝的官员道德水准都挺高。”
朱由检:“以工代赈真是个好办法,可是朕连保障工人基本生活的口粮都拿不出来,若是贸然开启新的工程,怕不是会重复元朝末年的治理黄河事件吧……”
【史书称朱佑樘“恭俭有制,勤政爱民”,其中可能有溢美之词,但与前后几朝相比,弘治时期的朝政的确算是最清明的了!】
【上行下效,朱佑樘本人厉行节俭,带头减少皇宫的开支与供奉,仅太监、宫女等各色人员,就比明宪宗时期减少了一大半。他还停止各类奢靡活动,不大兴土木,停止民间采买,缓解百姓的负担。】
【他还屡次下诏,禁止宗室、勋戚侵占民田,鱼肉百姓,多次减免赋税,致力于发展农业,繁荣经济。】
【明朝税制规定,如果一个地区出现欠税的情况,那么到了第二年,就可以酌情打折,甚至直接减免。】
【这本是朱元璋为了保障百姓生存而定下的福利政策,发展到后来却与他的本意截然相反。】
【比如,贪官污吏从中作梗,能交上税的地方,也故意拖欠不交,到了第二年就可以申请打折和减免,免除的这部分都被贪官给拿走了。】
【面对这样的局面,朱佑樘改革税制,实行实征册制。也就是按照计划收税:地方上八月出预算,九月造花名册,十一月开始征粮,十二月征收结束。一旦前后有所出入,就等着朝廷追究责任吧!】
第550章 艰难中兴
【朱佑樘幼年受到许多宦官宫女的保护,他的启蒙老师也是当时的司礼监太监覃吉。但朱佑樘冷眼旁观了成化年间西厂番子的胡作非为,他上位后便对宦官的权利做了严格的节制,弘治朝的锦衣卫和东厂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嚣张气焰。】
【因而,弘治朝的几任锦衣卫指挥使都以奉公执法著称,可见特务机构也并不是只有污蔑构陷,用刑严酷这一条路可走。】
评论区
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,朱见深身边都是梁芳、汪直那样的宦官,而朱佑樘身边却围绕着秉性忠直的怀恩,温雅诚笃,博学多才的覃吉。”
“覃吉身为司礼监大太监,却时常劝谏朱佑樘防止宦官擅权!”
“除怀恩、萧敬、覃吉等贤宦之外,各地的镇守太监,如福建的邓原、浙江的麦秀、河南的蓝忠、宣府的刘清,都有‘谦洁爱民’之名。”
朱元璋目瞪口呆:“这样的称赞也能放在太监的身上!”
“朱佑樘对违法的宦官也绝不宽容,依法治罪。”
“说到底,太监也是人,他们也有好有坏,不能一刀切。皇帝喜欢什么样的太监,什么样的人就能脱颖而出。”
“君明臣贤,明君身边才能有贤臣啊。”
朱棣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,他手下的宦官大多都是有能力,又有德行的人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七零大院后妈带来的幸运星 [综恐]谁说精灵不能当灵媒了 实习狱警只是开朗 替身GL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重生回贵族军校被宿敌们找上门了 魔教当家主母 高中生侦探,我吗?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魔头总在寻死觅活 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姜双双程缙 康熙家的团宠皮崽崽(清穿) 满天星河 嫁给未婚夫的兄长 [娱乐圈]老婆,还不官宣吗? 变成一个小土包,每天为自己搞绿化 囚青 李代桃僵 谁让他修仙的!